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三大诉讼法的几点比较及立法完善/田育丞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1:08:16  浏览:93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三大诉讼法的几点比较及立法完善

田育丞


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是指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执行案件时,必须使用上述三大诉讼法的规定。由于三大诉讼法制定的时间及适用范围不同,在许多共性的问题上,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及使用的法律语言文字并不相同。笔者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结合实践中遇到的各种诉讼法律现象,试对三大诉讼法的几个共性问题作一粗略比较。
一、关于审判组织的组成及人数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都将审判组织作为专章进行了规定,其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审判组织有两种形式:合议庭与独任审判。行政诉讼法对审判组织没有列专章进行规定,只在第六条及第四十四条规定审理行政案件实行合议制,说明在行政诉讼中不适用独任审判。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对一审及二审案件适用的审判组织各有不同的规定,除均规定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某些一审案件可以适用独任审判外,对其它一审及二审案件合议庭成员的人数有不同的规定。现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阐述:
(1)一审案件中的独任审判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均规定,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理)。能够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理)的案件应当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或其它权利受到较轻侵犯的案件。
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应当存在类似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能够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当初关于行政诉讼法草案的说明中称,由于行政案件审理难度较大,所以草案规定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笔者认为,难易是相对的,在各种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及执法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行政是否违法已比过去较容易判断,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小、案情简单的行政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独任审判员进行审理。
(2)一审案件合议庭成员的人数
刑事诉讼法针对不同级别的法院,对合议庭的组成人数作了不同的规定,它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三人组成合议庭;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三至七人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民事诉讼法仅简单地规定了审理一审案件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没有按照法院的级别规定合议庭成员的人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2)二审案件合议庭成员的人数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民事诉讼法对二审案件合议庭成员人数的规定与一审相同,只是强调了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根据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应当由审判员组成的原则,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显然只适用于行政诉讼一审案件,因此有必要就二审行政诉讼的审判组织作出规定。
通过三大诉讼法对审判组织及合议庭成员人数的规定不难看出,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近乎繁琐,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过于简单,只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具科学性、原则性与灵活性。
对刑事诉讼法按照法院的级别确定合议庭成员人数的规定,笔者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在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的原则之下,合议庭的成员人数至少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刑事诉讼法将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一审案件合议庭的成员人数确定为三人,实际上是对合议庭成员人数的限制,这种限制不符合变化着的刑事审判形势,因为有许多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需要多名审判人员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三个人难以完成大工作量的审理活动,因此,应当取消这种对合议庭成员人数的限制。对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合议庭成员人数的规定,其对底数为三人的规定应属赘语,其对五人、七人的规定属于对合议庭成员最高人数的限制,而不是对合议庭成员人数的保证。
如果从节约审判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对合议庭成员的人数作出最高限制是有必要的,它可以防止人多时可能造成的互相扯皮,提高审判效率。三大诉讼法可分别对合议庭成员的人数规定为“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七人以下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二、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
(一)回避的情形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分别列专章对回避制度作了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刑事诉讼法除将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列为需要回避的人员外,其它需要回避的几种情形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相同。
行政诉讼法虽然也规定了实行回避制度,但对回避的情形没有作出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将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归纳为五项:(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并在第三条规定,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应当说,最高人民法院对回避的规定是比较全面的,应纳入三大诉讼法中予以运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该规定第三条的精神,三大诉讼法中所有关于另行组成合议庭的规定本质上属于回避制度的内容,因此,应将三大诉讼法中审判组织章节及其它章节中关于另行组成合议庭的规定纳入回避的章节专门予以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百零六条分别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及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三款的规定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相同。行政诉讼法对发回重审及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何组成合议庭未作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发回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但对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何组成合议庭未作规定。因此,应以立法的形式对行政诉讼法加以完善。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意见中对发回重审后一审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已有明确规定,但对发回重审后,其中一方当事人仍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进入二审程序后如何组成合议庭均未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该规定与最高法院回避规定中第三条的内容是一致的。上述规定将已参与某案审理工作的单个审判员或陪审员纳入该案进入其它程序审理时需要回避的情形,从而意味着在一个审理程序结束后,在该案再次进入其它审理程序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进行审理。所谓一个审理程序,是指自当事人起诉、上诉或上级法院决定下级法院再审而立案之日起至本次立案后作出本次裁判止的诉讼过程。有人认为,一个案件发回重审再上诉后仍是同一个案件,仍适用同样的二审程序,因此不用更换合议庭组成人员;也有人认为,发回重审只是一种程序处理,不涉及实体处理,上诉后仍应由同一承办人主审或由同一合议庭审理。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是违背最高法院关于回避的规定的。从理论上讲,当一个审判人员参与过某一案件的审理之后,例如二审的审判人员参与了某案的审理,经过合议后将该案发回重审,重审后无论哪方当事人不服重新作出的裁判提出上诉,如果该案上诉后仍由原二审审判员参与审理,则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即思维定式,不利于该案的正确处理。因此,发回重审后又上诉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建议在修改三大诉讼法时,分别增加“发回重审后重新上诉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二)对需要回避人员的决定权
三大诉讼法对审判人员的回避由谁决定作出了相同的规定,即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其他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但对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谁决定规定不一。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审判人员回避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就是说在审理阶段,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院长决定,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规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由于书记员不是审判人员,因此,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书记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书记员从事着如实记录庭审活动及制作其它各种笔录的工作,审判人员以书记员制作的各种笔录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的依据,因此,书记员的工作之重要及书记员的责任并不亚于审判人员,况且,除速录员外,书记员本身就是法院工作人员,因此,在回避问题上,书记员与审判人员应同等对待,作为法院来说,应当由院长决定书记员是否回避。
对于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只是为审判活动提供证据方面的服务,因此他们的行为性质不同于书记员。如果他们本身属于法院审判人员,则适用有关审判人员回避的规定;如果他们不属于法院审判人员,对他们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鉴于三大诉讼法对审判人员及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的回避问题作出的规定不一,笔者建议,三大诉讼法在修改时应统一规定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三)关于申请回避的复议问题
三大诉讼法只是规定了申请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后申请复议。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复议次数,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意见规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民事诉讼法及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意见还规定了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至于由谁作出复议决定,三大诉讼法均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三大诉讼法应当就申请复议的次数、由谁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复议决定予以明确。
三、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内审结(宣判);二审案件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案件均应在受理后一个月内结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对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宣判)的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定制约机制,已形同虚设,实务界普遍认为,只要在一个半月内结案即可,没有必要将一个半月的审理期限再划分成两个阶段。因此,宜删去“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审结(宣判)”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或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对一审判决上诉的二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对一审裁定上诉的二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对二审案件,它规定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综合以上三大诉讼法对审理期限的规定可以看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最长,行政诉讼法次之,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最短。通过比较,笔者认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期限较为合理。
就刑事诉讼而言,由于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刑事犯罪数量逐年上升,大规模共同犯罪及高智能犯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内难以审结如此重大、复杂的案件,如动辄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势必增加审批部门的负担,因此,建议适当拓展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法对适用普通程序判决的案件的审理期限太长,致使本该及时审结的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当事人难以从诉讼中解脱出来,为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利于当事人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民事诉讼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已大大地缩短,长期限诉讼实际上是阻碍社会财富的增加,提高了社会诉讼成本,不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因此必须缩短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
笔者建议,刑事诉讼在适用简易程序时规定在三十日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二审案件在三十日内审结;一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及对判决上诉的二审案件均在六十日内审结。民事诉讼在适用简易程序时规定在六十日内审结,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在三十日内审结;一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及对判决上诉的二审案件均在九十日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二审案件在三十日内审结。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二审判决的审理期限不作变动。如需增加简易程序,其审理期限规定为六十日内审结,对裁定提出上诉的二审案件,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建议对裁定上诉的二审案件在三十日内审结。
三大诉讼法对申请延长审理期限都做了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理期限内不能结案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一个月。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案件在审理期限内不能结案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对二审案件,民事诉讼法只规定延长审理期限由本院院长批准,没规定延长多长时间。行政诉讼法只规定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的法院延长审理期限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延长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但没规定延长多长时间。通过比较来看,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高级法院以下的各级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的规定更具有严肃性和科学性,它能有效地防止本级法院院长滥用权力延长审理期限情况的发生,促使审判人员不等不靠,尽快结案。
鉴于民事诉讼法规定延长的期限太长,容易造成积案情况的发生,以及行政诉讼法存在延长审理期限没有次数规定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三大诉讼法延长审理期限作如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延长审理期限;适用其它程序审理的案件,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无论何种情况,审理期限都不得再次延长。
四、关于上诉途径及上诉期限的比较
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人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或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通过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当事人直接向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法院。行政诉讼法及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意见对此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提速,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并不会造成送达时间的延长,反而能够缩短当事人提出上诉至二审法院收到上诉状的时间距离,防止一审案件承办人因对当事人提出上诉存有成见而采取的迟迟不向二审法院移送卷宗材料的情况发生。因此,应实行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的诉讼制度,取消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这一途径。鉴于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可以允许刑事案件的当事人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对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应规定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具体上诉操作规程如下:一审法院在送达裁判文书时,同时向当事人出具《人民法院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证明书》,该证明书需载明送达裁判文书的时间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二审法院凭一审法院的《人民法院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证明书》确认是否超过上诉期限,对在法定期限内上诉的当即立案,需要收取诉讼费的由二审法院直接收取,在规定时间内未交纳诉讼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二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及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一审法院,由一审法院在规定时间内向被上诉人送达。一审法院送达上诉状副本后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案卷材料报送二审法院,由二审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关于上诉期限,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均规定,对判决的上诉期为15天,对裁定的上诉期为10天,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决的上诉期为10天,对裁定的上诉期为5天。
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10天的上诉期内,如果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请求检察机关抗诉,则应在收到判决书后5日内向检察机关提出,检察机关在收到请求抗诉的请求后5日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由于检察机关对裁定也可以提出抗诉,如果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就一审裁定请求检察机关抗诉,在5天的上诉期内则难以完成大量的工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为保证当事人充分享有上诉权及人民检察院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对判决及裁定是否作出抗诉决定,有必要延长刑事案件的上诉期限。建议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将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规定为15日,同时相应地延长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将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规定为10日,以体现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一致性。就检察机关而言,延长上诉期限后,如果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收到判决后5日内请求检察机关对一审判决提出抗诉,检察机关可以有10天的时间研究并决定是否抗诉,保证准备充分,不致仓促作出决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盟行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管理相关七个规定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盟行署办公厅


盟行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管理相关七个规定的通知
兴署办发〔2008〕24号

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盟农牧场管理局,盟直有关部门:

现将《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统计管理规定》、《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到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视具体情况适时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八年七月十三日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缴费管理规定

  

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业务管理,根据《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盟级统筹。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统筹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业务经办工作。

  第三条 参保范围

  (一)城镇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下同)、18周岁(年龄计算截止上年12月31日,下同)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

  (二)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非从业城镇居民;

  (三)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家庭中,长期随父母在城市居住的符合第(一)项条件的农民工子女;

  (四)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城镇居民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指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下同)。

  第四条 城镇居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户口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参保。中小学校(园)的学生不受户口和年龄的限制,统一在就读学校(园)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参保。符合条件的非在校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参保。

  第五条 成年城镇居民按每人每年225元标准筹资,其中个人缴纳每人每年130元,财政补助95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25元、盟和旗县市财政各补助15元)。

 成年城镇居民中属于低保对象的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每年225元标准筹资,其中个人缴纳每人每年70元,财政补助155元(中央财政补助7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40元、盟财政补助25元、旗县市财政补助20元)。

  第六条 未成年城镇居民(中小学(园)在校学生、18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按每人每年135元标准筹资,其中个人缴纳每人每年40元,财政补助95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25元、盟和旗县市财政各补助15元)。

  未成年城镇居民中属于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按每人每年135元标准筹资,其中个人缴纳每人每年30元,财政补助105元(中央财政补助45元、自治区财政补助28元、盟和旗县市财政各补助16元)。

  第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财政补助部分,由盟和旗县市财政部门,依据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参保居民人数及应补助金额,足额列入预算。盟和旗县市财政补助资金于每年4月30日前拨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将根据参保居民电子档案记录和盟旗县市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予以拨付。

  第八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负担部分按年度缴纳,缴费具体要求如下:

  (一)2008年新参保的居民,须于11月30日前办理参保手续,缴纳2008年下半年的医疗保险费;2009年1月1日以后新参保的居民,须于4月30日前办理参保手续,缴纳当年的医疗保险费。新参保的居民在办理缴费手续后即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  (二)居民在参保后的第二年,于4月30日前缴纳当年的医疗保险费,从参保的第二年起,于每年11月30日前缴纳下一年度的医疗保险费。

  (三)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于每年5月1日统计参保居民的缴费情况,对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视为中断缴费并从5月1日起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参保居民中断缴费后,可自愿补缴中断期间的医疗保险费,补缴后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但中断缴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补缴的,缴费年限按新参保居民重新计算。

  第九条 城镇居民参保登记工作由以下代办部门负责组织办理:

  (一)中小学(园)学生的参保登记工作,由就读学校(园)负责组织办理;

  (二)成年城镇居民、18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的参保登记工作,由户口所在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组织办理;

  (三)符合条件的非在校农民工子女的参保登记工作,由居住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组织办理。

  第十条 城镇居民参保登记时需提供如下材料:一寸近期免冠彩照三张(蓝底或红底)、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还应提供暂住证原件和复印件。

  属于财政增加补助范围的困难城镇居民还需另外提供如下证件材料:

  (一)低保对象需提供由民政部门核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原件和复印件;

  (二)重度残疾居民需提供由残联部门核发的伤残等级达到一级或二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和复印件;

  (三)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需提供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低收入家庭是指人均收入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至2倍以下的家庭)。

  第十一条 城镇居民携带需提供的证件材料到所属代办部门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需办理的手续为:

  (一)填写《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  (二)交纳医疗保险卡工本费,并由代办部门开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领卡通知单》;

 (三)学生和非旗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居民在代办部门直接交纳医疗保险费。其他城镇居民由代办部门开具《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通知单》,到地税部门缴费。

  代办部门应认真审核参保登记表、困难城镇居民的证件材料,并在参保登记表及相关证件材料的复印件上签字确认。

  第十二条 代办部门审核居民的参保登记材料后,负责将参保登记表信息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电子报盘系统,录入时应认真复核检查,确保录入信息准确。代办部门将参保登记表信息录入完成后,打印参保居民名单并签字盖章,连同电子文本和参保登记表及相关材料向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复核参保登记表及相关证件材料的复印件和录入的信息,复核签字后,将电子文本信息导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

  为确保参保居民按时缴费、领卡,代办部门和经办机构要及时录入信息、报送电子文本和导入信息。

  第十三条 代办部门收取参保居民医疗保险费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征缴股室申报,征缴股室核定后开具《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核定表》,代办部门持核定表到地税部门缴费。

  代办部门收取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卡工本费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将申请领卡人员名单传送到盟劳动保障信息中心。

  第十四条 代办部门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的参保登记和缴费工作,代办部门应主动上门服务,代填参保登记表,代收代缴医疗保险费。

  第十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地税部门收缴医疗保险费后为交款人开具缴费凭证并及时将缴费凭证(社保记帐联)传递至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征缴股室,征缴股室登记居民缴费记录后,将缴费凭证交由旗县市医疗经办机构财务股室作为记帐凭证。

  第十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后迁入城镇的非农业户口居民(不包括中小学(园)学生),可从迁入户口的第二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第十七条 参保学生毕业后年满18周岁的,可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参保;未满18周岁的,由户口所在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其继续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

  第十八条 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后,符合城镇居民参保条件的,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十九条 盟劳动保障信息中心负责制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盟劳动保障信息中心在接到代办部门传送的制卡人员名单后,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制卡工作,并负责每周一次将医疗保险卡送交代办部门,由各代办部门发放给参保居民。

  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卡丢失后,可持有效证件到代办部门申请补发。

  第二十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操作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为参保居民建立电子档案,及时登记参保居民的基本信息和缴费记录,对没有缴费记录的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将其参保状态置于无效,不能办理住转院手续。

  第二十一条 参保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费后即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如遇参保居民已缴费但制卡等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完毕而又急需治疗时,参保居民可持缴费凭证和居民身份证到定点医疗机构先住院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管理股室联系,优先为该居民办理缴费登记和制卡手续,保证其治疗结束时用医疗保险卡结算医疗费用。

  第二十二条 代办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握审核程序,不得随意扩大参保范围或将不符合财政补助照顾对象纳入照顾范围,否则按有关规定追究经办人员责任。

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兴安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基金管理规定

  

  第一条 为加强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盟级统筹管理,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和《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盟级统筹。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支付、核拨等工作。

  第三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要纳入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帐、分别核算、严格管理,不得设立过渡性账户,不得将保费存入个人存折。

 第四条 医保经办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使用的规范和安全。

  第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来源:

 (一)参保城镇居民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三)基金的利息收入;

(四)其他收入。

  第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缴。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旗县市,存入财政专户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应于2008年6月30日前一次性上解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 第七条 盟和旗县市财政部门,依据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电子档案提供的参保人数和相应财政补助金额,按年度将补助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 第八条 盟和旗县市财政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补助资金于每年4月30日前拨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

 第九条 旗县市财政拨入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和收缴入户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要按照盟财政部门的要求时限,全额上解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年底旗县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结零。

  第十条 未按要求时限上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结余基金和当期收入的旗县市,暂停核拨医疗费用,暂停核拨医疗费用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旗县市自行负责支付。

  第十一条 盟和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基金预算制度。基金预算是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按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  第十二条 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年初根据旗县市上年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在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费用支出递长因素的基础上,向旗县市下达基金收支和上解计划。

  第十三条 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须在每月25日前向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上报下月用款计划,经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于下月5日前拨付到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存款账户。年末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存款账户余额全部上解盟医保中心支出户存款账户,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存款账户结零。

  第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支出标准。

 第十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为:参保居民的住(转)院医疗费、门诊紧急抢救医疗费和特殊病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其他支出。

  第十六条 参保城镇居民连续住院超过六个月的,每六个月视为一次住院,重新办理住院审批手续,基金起付标准重新计算。参保城镇居民跨年度住院治疗的,基金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按出院年度计算。

  第十七条 医保经办机构每月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医疗费用应拨付部分的90%,其余10%作为保证金。保证金根据年终考核情况予以兑现。

  第十八条 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须在每月25日前将本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归集表》上报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记账凭证。

  第十九条 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管理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对旗县市发生的不合理用款金额,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从旗县市用款计划中予以扣除,所发生的不合理用款由旗县市自行负责。

  第二十条 盟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全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核算实行统一的财务会计科目和统一的基金财务报表。

  第二十一条 旗县市经办机构财务股室要按月与开户银行对账。要做到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地税定期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款相符。

  第二十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预警报告制度。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建立基金超支预警报告制度,并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  第二十三条 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基金管理制度。每年年末要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委员会公布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  第二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  第二十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如下违规行为,医保经办机构应及时追回基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

 (二)擅自增提、减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标准;

  (三)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  第二十六条 参保城镇居民如有提供虚假票据诈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欺诈行为,一经发现,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服务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经办服务管理规定

  

 第一条 为规范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参保居民,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34号)和《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保经办机构)按照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具体经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

  第三条 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应努力适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  第四条 医保经办机构负责统一组织管理城镇居民参保登记和缴费工作。街道(社区)、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学校(园)经办人员负责城镇居民参保登记、居民医疗保险费代收代缴、参保居民身份初审认定等业务工作。

  第五条 参保登记缴费过程中,经办人员须认真核对参保人员的身份,严格掌握参保范围,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财政补助倾斜人员的身份要认定准确。

  第六条 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对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若出现截留、挤占和挪用基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则追究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责任。

  第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医保经办机构要定期公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  第八条 医保经办机构医疗管理人员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是否严格按照医疗服务协议为参保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是否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是否掌握入出院标准等工作。床头核对每一个住院患者,检查人、卡是否相符,严防挂床、冒名住院、搭车开药、搭车检查治疗等违规情况发生。

  第九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按照医疗服务协议和考核办法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的行为,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具体落实到责任人。

  第十条 医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管理规定》中规定的支付时间支付医疗保险待遇,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支付医疗保险待遇或人为拖延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时间的,追究主要经办人员责任。

  第十一条 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要求,盟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的参保登记、基金征缴管理、医疗管理服务、医疗费用审核支付等经办业务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微机网络系统监控参保缴费情况及住院患者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  第十二条 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参保、登记、缴费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在参保登记过程中随意扩大参保范围,将不符合财政补助照顾对象纳入财政补助增加范围的;

  (二)工作失职或违反财经纪律,贪污或挪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

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参保居民医保信息,影响参保居民享受医保待遇的。

  第十三条 街道(社区)、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学校经办人员,在经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经办人员经济责任:

  (一)将不符合参保范围的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的;

  (二)将不符合财政补助照顾对象纳入财政补助增加范围的;

  (三)经办医疗保险费代收代缴过程中贪污、挪用居民医疗保险费的;

  (四)代收居民医疗保险费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地税部门缴费,影响居民享受医保待遇等行为。

  第十四条 医保经办机构医疗管理人员在审批住(转)院患者、审批特殊病门诊患者、审批门诊抢救患者过程或审核支付医疗费过程中,如出现下列违规违纪行为的,根据情节,按以下办法处理:

  (一)一次违规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责令其在15日内追回违规支付基金,并在全盟各医保经办机构范围内通报批评责任人;

  (二)一次违规支付金额在1,001—3,000元之间的,责令其15日内追回违规支付基金,并在各旗县市人事劳动系统内通报批评责任人;

  (三)一次违规支付金额在3,001元—5,000元之间的,责令其15日内追回违规支付基金,在全盟劳动保障系统内通报批评;

  (四)一次违规支付金额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或参与冒名就医、欺诈医保基金等行为的,责令其在15日内将追回违规支付基金,通报到各旗县市劳动保障系统和各旗县市人民政府,并报盟审计部门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  (五)经办人员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追回违规支付基金的,直接报盟审计部门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  上述违规支付情况同一个经办人员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以上办法处理外,由盟医保经办机构建议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将责任人调出本工作岗位。

  第十五条 对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做到支付前或支付后与发生医疗费用的医疗机构进行认真核对。严防参保患者提供假收据、假病历等手段骗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发生。盟医保经办机构每年组织人员,对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逐一核查,将查出的问题,按医保反欺诈有关规定处理。

  第十六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经常组织业务学习,使各类业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规定。盟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每年组织一次业务考试,督查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学习情况,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  第十七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公开参保、缴费、就医和医疗费用报销等程序。开通举报、监督电话,设立投诉箱,建立健全投诉受理机制。

  第十八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及时、准确填报国家、自治区和盟医保经办机构下发的各项统计报表。

  第十九条 盟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经办业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管理服务规定

  

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服务,切实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及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服务工作,在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点,合理确定服务范围和标准,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参保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  第三条 盟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对旗县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保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居民医保医疗管理服务、医疗费用审核、医疗费用支付等经办工作。

  第四条 旗县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为本统筹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根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特点,可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

  乌兰浩特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为乌兰浩特市行政区域内盟本级、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已确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

  第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确定原则和条件,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新增定点机构先经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选择后,报盟医保经办机构复核确定。

  第六条 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要按照盟医保经办机构制定下发的全盟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文本,负责与定点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按照医疗服务协议为参保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第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颁布的《居民医保儿童用药增补品种》、《兴安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x—刀、γ—刀治疗费用纳入支付范围)、《兴安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执行。以上“三个目录”范围内的进口乙类药品和进口医用材料居民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乙类药品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不再增加自付比例,直接按相应的住院支付比例支付。

  第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热情服务于参保患者,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第九条 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应按照盟医保经办机构统一制定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考核办法认真考核定点机构。平时考核与月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对出现违规情况,按考核办法和协议规定进行处理。

  第十条 参保居民就医时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就医。如需要住院治疗的,由门诊接诊医生填写《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审批单》,经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批准后,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  第十一条 参保居民住院期间应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管理有关规定,不得挂床住院、冒名住院,不得搭车开药、搭车检查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人员应每周到各科室核查住院患者管理情况。

  第十二条 医保经办机构医疗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住院患者管理情况。对每一个住院患者做到床头核对,对身份确认较困难的少年儿童,核对其家长的身份证件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如发现违规情况,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掌握入院标准。按照《兴安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病种目录》和《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儿科补充住院病种目录》规定,符合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住院条件的人员,方可住院治疗。

  第十四条 住院患者下列检查、治疗项目须事先审批:

  (一)单项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物理检查治疗项目;

  (二)使用单项费用价格超过1000元的贵重医用材料;

  (三)住院期间使用蛋白类、血液类发生的费用。

  审批程序:由患者或家属持主管医生填写的《兴安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审批单》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审批后到相关科室做检查、治疗。

  以上检查、治疗项目在紧急抢救时可先进行检查、治疗,三日内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补办相关手续。

  第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掌握出院标准,为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参保患者住院时预交自付部分的押金,出院时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处办理结算、报销手续。

  第十六条 医保经办机构负责将出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按月审核后,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每次拨付时,扣留拨付额的10%作为保证金,按年度根据医疗服务协议和考核情况兑现保证金。

  第十七条 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医疗费用,暂按照本旗县市城镇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结算。要不断完善结算办法,积极探索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

  第十八条 因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或设备等原因,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本人或定点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转院手续办理过程中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充分尊重参保居民的意愿,尽量满足参保居民的医疗需求。转院手续办理程序为:先由参保患者或定点医疗机构相关科室提出申请,经医疗机构医保科审核同意后,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凡是未经医保经办机构同意,自行到外地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  第十九条 转院患者原则上要求到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治疗,具体地点和医疗机构由参保患者提出申请,医保经办机构确定。急诊抢救患者可先转院进行抢救,三日内补办转院手续。

  第二十条 转院患者治疗结束后,持转院治疗的医疗费收据、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住院病历复印件、诊断书等材料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  第二十一条 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含盟外)紧急抢救住院患者,三日内报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医疗费用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标准支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非抢救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未及时备案的医疗费用,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  第二十二条 在定点医疗机构或非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紧急抢救患者,三日内报医保经办机构备案。紧急抢救发生的门诊抢救费按住院支付比例支付,其他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  第二十三条 特殊病门诊病种为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治疗、结核病、精神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等六种。申请特殊病门诊治疗患者持定点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审批手续,到医保经办机构指定的定点机构进行治疗,按月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报销医疗费用。

  第二十四条 特殊病门诊病种中的结核病、精神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实行年度限额支付,每人每年支付限额为2,000元。

  第二十五条 参保学生因无责任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门诊紧急抢救或住院医疗费用,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享受待遇。无责任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20,000元。本规定所称无责任意外伤害是指除交通事故、违法犯罪、打架斗殴、酗酒、自杀、自残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

  第二十六条 盟医保经办机构医疗管理人员,定期到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检查居民医保医疗管理服务情况,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 (一)对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情况、考核情况;

 (二)转院、急诊抢救(含门诊)审批、备案情况;

  (三)住院、转院、特殊病门诊、门诊抢救、学生意外伤害等医疗费用审核情况;

  (四)定点机构医疗费按协议拨付情况,住院、转院、特殊病门诊、门诊抢救、学生意外伤害等医疗费用支付情况;

  (五)对定点医疗机构微机网络监督和结算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规情况,按《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管理规定》处理。

  第二十七条 盟医保经办机构通过微机网络,对全盟居民医保住院患者住院病种、诊断依据、检查治疗、用药等相关信息进行适时监控,对发现的违规情况通过本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及时纠正和处理。

  第二十八条 居民从缴费当日的缴费时间起享受医保待遇。居民已经缴费而医保卡未发放期间如患病需住院治疗的,持缴费凭证、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由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负责与医保经办机构联系优先为其办理医保卡,使用微机结算医疗费。

  第二十九条 参保患者本人或代办医疗费报销手续的经办人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由医保经办机构根据情节不同进行如下处理:

  (一)骗保当事人(经办人)在报销医疗费时,经审核发现所提供的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除拒付本次所有医疗费用(包括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外,停止参保患者12个月的医保待遇。

  (二)骗保当事人(经办人)提供虚假材料已骗取医保基金的,自确认骗保之日起两个月内足额退还骗保基金的(患者死亡或无偿还能力的由经办人承担责任),视情节给予停止参保患者3—6个月的医保待遇。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  (三)骗保当事人(经办人)骗取医保基金后,未能按时足额退还的,停止骗保当事人(经办人)的医保待遇,待停保者足额退还骗保基金后方可享受医保待遇,并从骗保之日起按当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如经办人是非参保人员或骗保当事人(经办人)借各种理由不同意退还骗保基金的,则直接交由司法部门追回骗保基金,并从骗保之日起按当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其他处理办法按第(二)项有关规定执行。

  第三十条 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应及时、准确填报国家、自治区、盟医保经办机构下发的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统计报表。

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待遇支付管理规定

  

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医疗保险待遇,根据《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待遇支付标准,其支付范围为参保居民的住院(转院)、门诊紧急抢救和特殊病门诊医疗费用。

  第三条 参保居民住院、门诊紧急抢救患者医保基金支付起付标准为三级医院4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一级医院200元,一个年度内多次住院的,依次降低100元,但不能低于100元。

  第四条 参保居民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医疗费用合理部分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三级医院55%、二级医院60%、一级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5%。连续缴费三年以上的参保居民在此基础上再提高支付比例5%。

特殊病门诊患者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60%。

  第五条 慢性病患者一次住院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每六个月视为一次住院,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重新计算起付标准。参保居民跨年度住院的,起付标准和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按出院年度计算。

  第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30,000元(不含学生无责任意外伤害医疗费年度最高限额20,000元),其中,未成年城镇居民患血液系统疾病的每人每年40,000元。连续缴费三年以上的参保居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在此基础上再提高每人每年5,000元。

  第七条 特殊病门诊病种为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尿毒症透析治疗、结核病、精神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等六种。

  第八条 对特殊病门诊病病种中的结核病、精神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门诊费用实行年度限额支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2,000元。

  第九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按照《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服务规定》执行。

  凡是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目录内的乙类药品、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费用,不再增加个人自负比例,直接按相应的住院支付比例支付;目录内的进口乙类药品和进口医用材料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  第十条 参保居民因打架斗殴、违法犯罪、酗酒、自残、自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  第十一条 参保学生因无责任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门诊紧急抢救或住院医疗费用,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20,000元。

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先预交自付部分的押金,治疗结束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处直接办理报销手续。

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当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处按规定比例结算、报销,定点医疗机构收取患者自付部分的费用,医保基金应支付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

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工作经办人员,每月5日前将出院患者医疗费用统计汇总后同医疗费结算单和病历资料统一报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经医保经办机构医疗管理人员审核后于每月11—14日将上月发生的医疗费用应拨付部分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  第十五条 医保经办机构每月给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医疗费用时,将拨付部分的10%留作保证金。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最迟于第二年3月15日前兑现定点医疗机构年度保证金。

  第十六条 参保居民转院医疗费用先由患者个人垫付,治疗结束后持医疗费用收据、诊断书、医疗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患者医疗保险卡和经办人身份证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  第十七条 急诊在非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紧急抢救(抢救费)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治疗结束后持医疗费用收据、诊断书、医疗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医疗保险卡和经办人身份证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  第十八条 特殊病门诊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按月持医疗费用收据、处方或清单、医疗保险卡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结算,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合理部分的60%。

  第十九条 每月5、6日(节假日顺延)支付特殊病门诊医疗费;7—10日支付转院、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和门诊抢救医疗费用。

  第二十条 医保经办机构严格执行待遇支付规定时间,无特殊原因而不按时支付的,按《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管理规定》,追究主要经办人的责任。

  第二十一条 医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审核医疗费用,如出现违规支付情况,按照《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管理规定》处理。

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信息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 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统计工作(以下简称信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严格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发挥信息统计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重要作用,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  第三条 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应高度重视信息统计工作,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和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为信息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信息统计工作正常进行。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考核制度,确保信息统计工作快捷、高效、有序开展。

  第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计报表由盟医保经办机构在年初按照劳动部统计报表制度统一布置,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不得擅自变更或减少统计报表指标项及其含义。

  第五条 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全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态势,盟医保经办机构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在劳动部报表的基础上临时增加报表,并实行统计信息周报制。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要指派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  对于工作不利,一个月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漏报、迟报、误报统计周报的工作人员,盟医保经办机构有权建议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调整其工作岗位。

  第六条 如需调整报表制度、临时增加报表、调整指标项时,盟医保经办机构要以召开报表布置会或下发文件等形式传达上级业务部门精神和填报要求。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第七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按月、季、半年、年度建立各个业务环节的统计台帐,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做好管理和存档。统计台帐的指标项由医保经办机构根据业务需求自行确定,原则上不少于劳动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指标项。

  第八条 月、季、半年、年末,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统计人员要根据统计报表指标项要求,对统计台帐数据进行提取、筛选后生成统计报表。

  第九条 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报表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本期统计报表数据与前期统计报表数据的相关性和逻辑性,查找差异情况;要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全面,发现数据异常后,应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相关业务科(股)室并查清原因。

  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统计人员应保证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严禁弄虚作假;医保经办机构领导不得强令或者授意信息统计人员篡改统计数据、编造虚假统计资料。

  第十条 医保经办机构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报表。上报前,须认真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报表数据一经报出,原则上不做修改。各类纸质报表须经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签字、科(股)室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填写上报时间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否则,盟医保经办机构可要求其重新上报。

  第十一条 医保经办机构在统计数据汇总完成后,要采取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要以人员和基金作为统计分析的主要方向,从中发现本统筹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态势,数据之间的结构性问题,逐步摸索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要按季度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或主题分析报告。

  第十二条 建立统计分析信息反馈制度。在上报统计分析报告的同时,要将统计分析的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和相关科(股)室,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  第十三条 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册、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报告、统计调查表、综合表、图表、文字说明等统计资料要分类建档管理,不得随意损毁或遗失。同时要做好统计资料的电子版本的保存保管工作,做好定期备份,并保持与纸质报表的数据一致性。一旦发现统计资料损毁、遗失、篡改等情形时,应及时汇报给主管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查明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  医保经办机构应按照保密管理规定对统计资料划分密级进行管理,其内容不得随意泄漏。统计工作人员要强化保密意识,不得泄漏统计资料中应保密的内容。

  第十四条 建立统计资料提供制度。医保经办机构统计科(股)室负责提供统计资料,包括按照规定时限和格式上报的统计报表;如因工作需要,另需提供统计资料的,医保经办机构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瞒报。

  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对系统外单位提供统计数据的流程和责任制度,以保证统计数据对外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统计人员对系统外单位提供统计数据时,须经统计负责人同意,必要时要报请领导批准,同时建立备案制度。

  第十五条 建立统计资料查阅制度。按照业务环节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每一类资料的查阅权限和使用范围,同时建立备案制度。

  信息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对各类统计资料的搜集,定期对统计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提升查阅效率。

  第十六条 建立统计资料公布制度。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针对各类统计资料的公布流程、公布方式和公布范围的专项管理机制。统计资料的公布,须经统计工作负责人核准后由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在各种文字、报告、简报、情况反映、信息中引用或摘录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的,须经统计科(股)室复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著作或稿件中使用未经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

  第十七条 信息统计工作人员为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者,负责报表数据采集、审核、分析、上报等具体工作。医保经办机构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相应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职信息统计人员,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要保证信息统计人员工作所必需的时间、经费、场所以及设备。

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统计人员培训制度。每年由盟医保经办机构组织,定期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专业知识、业务知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工作要求、报表布置等内容的培训。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要重视和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对新上岗的人员或业务生疏的人员要单独进行培训。

  第十九条 建立信息统计人员备案制度。盟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统计人员的备案工作。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因工作需要对信息统计人员进行调整的,应报盟医保经办机构备案。

  第二十条 医保经办机构应高度重视信息统计工作,落实职责,明确分工。盟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按月、季、半年、年度对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统计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旗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年度目标责任管理。

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信息网络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兴安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和《兴安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兴署办发〔2008〕23号),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两大系统,是兴安盟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三条 兴安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由兴安盟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负责。

  第四条 为方便城镇居民参保、就医、报销,提高信息化程度,更好地为参保居民服务,整个系统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苏木)劳动保障事务所、学校等代办部门。

  第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代办部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软件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不得违反软件操作流程,因违反软件操作流程而造成的问题,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或各代办部门自行负责。

  第六条 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各代办部门必须按照信息中心要求的技术规范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硬件设备自行解决。

  第七条 旗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各代办部门业务经办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信息中心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合格或工作期间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信息中心有权建议该代办部门更换工作人员,拒不执行的,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撤销其定点资格或给予相应处罚。

  第八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培训业务流程进行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信息中心将及时处理。

  第九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网络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各应用单位视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  (一)网络中断的及时与网络运营商(网通、铁通或电信)取得联系,进行解决;

  (二)由于软件问题无法运行的,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进行解决;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1〕44号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已于2011年11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1月25日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


(1998年8月1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01年9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2011年11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和归侨在国内的眷属,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经公证机构证明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第三条 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依法确认。

华侨、归侨去世后,其国内眷属原依法确认的侨眷身份不变。

依法与华侨、归侨及其子女解除婚姻关系或与华侨、归侨解除扶养关系的,其侨眷身份自行丧失。

第四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并将侨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工作,并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市和区县(自治县)公安、工商、财政、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归侨、侨眷的特点,依托社区服务网络,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做好本辖区内归侨、侨眷的权益保护和服务工作。

第五条 对经批准来本市定居的华侨,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的手续;属于本市紧缺人才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

对来本市工作而不落户的华侨,凭有效证件,在购房、子女入托、入学、升学、乘车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侨眷人数较多的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一定名额的归侨侨眷代表。

第七条 各级归国华侨联合会或归侨侨眷联合会是代表归侨侨眷利益的人民团体,应积极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工作应当给予支持帮助。

归侨、侨眷有权依法申请成立其他社会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进行适合归侨、侨眷需要的合法的社会活动。

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引导归侨、侨眷以各种形式依法投资兴办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归侨、侨眷兴办的企业,其中境内外币和非货币投入的折价等总额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工作机构确认,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归侨、侨眷将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本市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可按照有关规定获得转让、许可使用费。其中以知识产权投资兴办企业的,按照投资比例取得收益,承担风险。

第九条 归侨、侨眷在本市长江三峡库区及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投资,或者开发荒山、荒地、滩涂,或者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归侨、侨眷在本市投资兴办的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条 归侨、侨眷引进外资在本市兴办公益事业,当地人民政府应予支持;贡献突出的,应予奖励。

归侨、侨眷接受境外亲友捐赠的物资用于公益事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待遇。兴办该项公益事业的组织或捐赠物资使用人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不得改变捐赠用途,不得变卖、挪用捐赠财产。任何人不得故意损坏捐赠标志,侵占捐赠财产。

归侨、侨眷境外亲友向境内捐赠财产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应捐赠人的请求应当协助办理有关入境手续,为捐赠人实施捐赠项目提供帮助,并依法对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 归侨、侨眷对其私有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二条 历史遗留的归侨、侨眷私房问题,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租用归侨、侨眷的私有房屋,必须依法签订和履行租赁合同。

非法占用归侨、侨眷私房的,占用者应当无条件归还,并赔偿产权人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 归侨、侨眷的私有房屋确需征收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归侨、侨眷的合法外汇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延迟支付、强行借贷、非法冻结和没收。

第十六条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在本市升学按以下规定给予照顾:

(一)华侨子女在本市监护人居住地入托、读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在办理手续和收费上应视同本市市民子女对待。

(二)报考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学的,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十七条 对失业的,特别是夫妻双方失业的归侨、侨眷职工,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录(聘)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法维护归侨、侨眷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用人单位及归侨、侨眷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当地的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各社会保险机构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归侨、侨眷职工依法享有的各项社会保险金。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扶持农村归侨、侨眷脱贫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的扶贫计划,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归侨、侨眷,各级政府及其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

对经市政府侨务工作机构和市民政部门审核认定的早期归侨,其生活确有困难的,当地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鼓励各类慈善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生活困难的归侨、侨眷给予扶助。

第十九条 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联系和通讯往来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限制和干涉。严禁毁弃、隐匿、盗窃和非法开拆归侨、侨眷邮件。归侨、侨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的,邮政部门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条 归侨、侨眷申请自费出国留学、讲学的,或者因经商出境的,在取得前往国入境签证前,所在单位或学校不得要求其退职或退学;在获准离境后应当允许其保留公职或学籍至少一年。

归侨、侨眷申请出境定居,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不得无故阻挠和拖延;在其取得定居国入境签证前,不得以出境定居为由予以辞退、解职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亲,所在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探亲假或事假,不得因此作出损害其权益的规定;归侨、侨眷在境内与海外亲人会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归侨、侨眷出境探望子女,比照国家有关探亲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按照国家规定退休(离休)的归侨、侨眷获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退休(离休)待遇不变。其养老金可以委托他人领取,但需每年向原工作单位或者负责支付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由我国驻其所在国的外交(领事)机构或者所在国公证机构出具的本人生存证明文件。

归侨、侨眷退休(离休)后出境定居又回国就医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

不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归侨、侨眷职工获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辞职、解聘、终止劳动关系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一次性离职费及相关待遇,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一次性结清应归属其本人的费用,并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归侨、侨眷获准出境定居,出境前依法参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社会保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归侨、侨眷出境探亲或者定居,按照规定可以兑换外汇;出境定居的,其领取的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可以按照规定兑换外汇汇出或者携带出境。

第二十四条 获准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在出境前已购买的住房受法律保护;房屋需出售、出租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退休(离休)、退职的归侨职工出境定居后,其配偶或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公房管理规定的,可继续使用原租住的公房,租金按当地统一房屋租金标准缴纳。

第二十五条 归侨、侨眷申请出境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自费留学等,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出入境管理有关规定,在接到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并通知申请人;对申请出境奔丧、探望危重病人的,应当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有效证明优先办理。

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收到办理结果通知的,有权查询,有关公安机关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和本办法,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归侨、侨眷和归侨侨眷联合会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回复当事人。

归侨、侨眷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归侨、侨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县级以上归国华侨联合会或归侨侨眷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帮助。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和本办法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有关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改正,或给予行政处分;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它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对涉侨案件应当及时、优先受理。并将有关处理决定同时告知同级人民政府侨务工作机构、归国华侨联合会或归侨侨眷联合会。

第二十八条 在本市定居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及其眷属,外籍华人居住在本市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 年1月1日起施行。